论文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动态 >> 论文 >> 正文

明清时期江右商的宗族教育— — —江西流坑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

日期:2016年01月18日

要的原因。

3. 奖劝学业。为鼓励族中子弟读书业儒, 董氏宗族内各房视各自不同的经济能力, 制定了详细的资学及奖励科举及第者的规约。如双桂房规定:“蒙馆, 给学俸六百文;经馆, 给学俸贰仟文, 未赴考者或作起开讲, 只给钱一千文。副课, 给学俸一千文。县试, 初场给钱二百文, 复试每场加钱一百文。生童赴考甄别, 每名三百文。府试, 初场给钱一千文, 复试与县同。道试, 初场给钱一千文, 考古者另给钱二百文, 在庠者同。 ”[8 ] 镜山房规定 :“县考盘费一百文, 入学喜钱十五千文, 入学学租五百斤净。科考盘费二千, 拔贡挨贡拜祖喜钱十五千, 中举喜钱二十千文。 ”[9 ] 此外, 各小房支祠堂还有数额不等的资助。

为方便族中子弟参加科试, 董氏宗族还在省、府、 县分别设有试馆。如乾隆二年(1737), 流坑董氏与江西德兴宗亲合资 205 两价银, 买下省垣张姓基屋, 创设 “杏花村会馆” 。道光十五年(1835), 又单独出资, 购买万姓宅屋一座, 计 16 间, 作为“大史第试馆” 。此外, 流坑董氏在抚州府还有“羊城试馆” , 在县城有 “县邑试馆” 。4. 营造好儒之风。董氏宗族要求族中子弟尊圣训、 崇礼教、 宗正学 , “学以孔子为宗”[7 ]。每祭祀之日, 合族老幼咸集祠内 , “听宣圣谕及律例, 并引古证今体帖, 申明礼义廉耻之事。 ”[10 ] 村中楼坊林立, 匾联遍布, 充满浓郁的诗书气氛。据胤昂房谱记载, 清道光年间, 村中有各种楼坊 59 座。匾联数量众多, 内容丰富, 其中不少属炫示科举功名或宣讲仁义道德之类, 且多出自名家之手。各房都建有藏书楼, 董学文的书院故宅中甚至到 20 世纪 70 年代还保留有数千块印书雕版。大宗祠和一些房支还设有“文会” , 除组织士子们定期切磋制艺、 考校后学外,也资助家境贫寒的族中学子。大宗祠、 三官殿、 玉皇阁等处, 都是士子们经常聚会的场所。在发达的宗族教育的支持下, 明清时期流坑董氏的文化素质与境界达到了其在封建时代的极致[4 ]50 。即以著述论, 明代中后期董氏的著书最多。例如董燧有《圆通答问》 、 《五经答问》 、 《临汝源流考》 等, 董裕有 《董司寇疏草》 、 《董司寇文集》 等, 董极有 《私淑录》 等, 董润有 《诗经注疏 》 、 《大明统一志略》 等。1989 年新修的 《乐安县志》 共收入该县明人书目 73 人 127 种, 仅流坑董氏就有 16 人 38 种, 分别占了 20%和 30%。此外, 董氏在医学、 堪舆、 艺术等领域亦颇有成就, 董君和、 董祖奇(清)都
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