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 张亚兰[1]
本文将通过两幅“拓迹“作品,思考中国古典金融创新与时代变迁的内在逻辑,辨识不同时代的金融景象特征,推断文化时代与区块链结合后的金融景象,同时了解会讲金融史故事的“拓迹[2]”作品与绘画、摄影的不同之处。
金融创新与时代变迁的内在逻辑
冬藏孕育春生,春生孕育盛夏,盛夏孕育秋收,秋收孕育下一个冬藏。原始社会的粗粝孕育农业时代的安稳,农业时代的安稳孕育商业时代的流动,商业时代的流动孕育工业时代的繁盛,工业时代的繁盛孕育信息时代的便捷,信息时代的便捷孕育文化时代的精致……。时代的变迁如春夏秋冬一样相互孕育、转换,而又景象迥异。作为为时代造血、输血,为物质财富聚散流转提供渠道支持的金融业,也随着时代变换创新不断。农业时代的金融依附分割的土地,商业时代的金融随车轮滚动,工业时代的金融伴机器轰鸣,信息时代的金融在网络驰骋,文化时代的金融将与精神共舞。
时代内的试错与创新时刻在发生,而推开时代之门的金融创新,将被世人铭记。“区块链”用网络科技的方式将金融成长的信任“筋脉”稳定,固化,将会出现高度信任下的金融运转模式。这一模式与商业时代,商人群体打造的、高度信任环境下的金融运转模式可有一比。推开这样一个时代之门的金融创新至为关键,也至为重要。陈旭创作的“日升昌”之“门”及“汇通天下”的拓迹作品,愿意给我们讲述“推开时代之门”的关键创新和具体的金融运作。让我们借助这两幅作品,了解拓迹里的金融故事,思考未来之门的打开逻辑和金融景象。
日升昌推开商业金融时代之门
“传拓”是中国古老的器物复制技术,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。平面拓技术在唐代已经成熟,立体拓出现在清嘉庆年间,由六舟和尚所开创。“拓迹”是陈旭[3]在平面拓、立体拓的基础上,开创的一种全新的传拓艺术创作方式。其所拓对象无所不包,可以是硬物、软物、活物等任何对象;艺术表现方式集拓印、书法、艺术美感、历史地理知识、当代人文关怀为一体,自成一家,开辟了传拓艺术的新时代。
“拓迹”作品创作技术繁复,对创作者综合素养要求很高,目前尚无第二传承人。所拓对象以原始珍稀文物为对象,原大、原貌体现,可以让不能动的文物,通过拓迹作品走向社会;拓迹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方式,又超越了完全写实的摄影艺术。因创作者、创作对象、拓迹作品的稀有,而显得弥足珍贵。下面我们通过对“日升昌”拓迹作品的赏析,来体会“拓迹”艺术的独特美感。
编辑搜图
陈旭拓迹作品之一:日升昌记
这张题名为“日升昌记”的“门”形“拓迹”作品由三部分组成:门内中心部位为一张日升昌票号的汇票,围绕汇票的是作者以“旭復轩”为笔名,以金文书写的 “中国银行业鼻祖”几个大字,以及以小篆书写的日升昌票号兴衰大事的文字,罩住文字和汇票的部分则为日升昌票号大门。
我们先来看这扇门:自上而下分别映入眼帘的是:绘有“狮子”[4]和“蝙蝠”图案的瓦檐(圆形及三角形),暗含着院落主人对“事事如意”“福至沓来”的美好愿望;瓦檐下方方形和圆形的梁木端口,木质纹路清晰可辨,宣说着风雨及时光的沧桑;再往下“日升昌记”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,下方四小格金色门窗纹饰点缀衬托,让这黑漆木匾上的四个金色大字愈发光彩夺目;门框上方的木雕纹饰图案以“回”字文相连,象征连绵不绝之意。门上方正中雕有“福禄寿”三星图案,两旁分别是“笑狮回望蝙蝠至”、“祥龙吐瑞斗芬芳”[5]的图案,每幅图又配有厚重安稳的“鼎”,以权衡画面动静、灵稳之感。门柱两侧刻有装有四季花卉的花瓶,寓意“四季平安”;瓶子下方的两个“桃子”,暗含“长寿、饱满、硕果累累”之意。
这个坐落于平遥古城西大街繁华金融中心的一个普通商号之门,传达着中华文化浓郁、祥和的美好期盼之意。本人曾去实地参观过,这些图案的细节,肉眼是看不清楚的;也看过日升昌之门的照片,拍摄者角度不同,照片的效果也迥异,照片中无法剔除的其它影像无疑会冲淡拍摄者想表达的主题;用拓迹的方法,则能将重点部分突出,虚实相济、详略得当,恰到好处地传达瓦当、原木斑驳中倾诉的岁月沧桑,瓦檐与木雕图案中浓郁祥和的中华文化氛围,在这层层烘托下,黑漆底色衬托的“日升昌记”四个大字喷薄欲出,如日升起。
如能对日升昌及山西票号的历史稍作了解,就能体会到作者将“日升昌记”之门、“中国银行业鼻祖”[6]一词由来的文字说明,日升昌记汇票,此三个素材凝练在这幅“拓迹”中的深刻寓意和精妙思维。试将自己的体会分享如下,不妥之处,请各位看官指正:
票据的出现与商业的大发展须臾不可分离,而在清代,金融机构汇票的出现,意义非凡。中国的货币发行问题,向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,但是不论是秦统一钱币形状、汉收回国家铸币权、唐始以文记值、宋元始行纸币,元代甚至一度实行了完全不兑现的纸币制度,国内流通领域多样式、多种类货币同时流通的现象始终没有彻底解决。明清之际,美洲大陆的发现,推动了第一次全球洲际贸易的出现。中国丝绸、茶叶、瓷器,成了世界白银追逐的宠儿。白银的流入缓解了国内货币供应不足的饥渴,也进一步促进区域贸易与洲际贸易的发展。大量中小商人出现,以十大商帮为代表的跨区域、跨国界经营远距离商品运销的大批发商也跟着出现。
商业的发展,不仅需要国内货币的统一,更需要适应商业流转、交易的转账制度、票据制度、清算制度、及最后贷款人的出现。但是,恰恰在社会最需要政府提供金融管理与支持的时候,政府选择了放手,各地商民、行会,不得不以自己的方式弥补市场的空缺:银钱比价各地不一,银两作为主要计价、结算手段,形制、种类、成色、重量、大小,十里不同,行行各异,约定俗成、信用大小是它们各自真实的活动圈子,出了圈外,又要进行兑换;商人间的交易,现银必是短缺、不便、成本高的,因此,各类长短期商业票据出现,它们的活动范围同样是各自的信任半径画就的圈子;在一些商业重镇,交易规模的扩大,商业习惯和行会推动了某种货币成为当地主要交易和记账货币,并形成了相应的转账、清算体系。比如天津行化银、汉口洋例银、上海规元、营口过炉银及相应的银钱行市、转账清算制度的出现,解决了区域货币兑换与流转、借贷的问题。
但是跨区域、跨国界的大额批发贸易,如何解决?从武夷山采购茶叶,再运到万里外的俄罗斯,需要一年多的时间,商人需要三副资本周转:一副在产地制茶、一副在路上运茶、一副在销地售茶,谁来提供资金支持?销地与产地的资金流转如何解决?况且路途遥远、艰辛,马匪、战乱、恶劣的天气、各种意外的发生等,随时可以让商人的财富毁于一旦,随时可以让洲际贸易的链条脆弱、断裂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一张为跨区域、跨国界贸易服务的高效、便捷、快速、安全的资金流转网络成为时代的稀缺品。
担纲此种使命的机构必须具备如下特点:1、有雄厚的资金;2、遍布各重要商镇的分支机构;3、一流的信用;4、熟悉的操作模式;5、过硬的员工团队;6、稳定的客户。作为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,经营跨区域贸易多年,大小商贸、钱庄、当铺、账局、银炉均有涉猎,各种商业票据的发行也深谙其道。可以说,金融与商贸双轮驱动,让晋商越做越大。而他们多年积累的商业信誉、员工团队、客户基础,也变成了一笔财富。晋商的分支机构遍及其商业触角延伸之处,对跨区域资金流转不便的需求也更为迫切,解决这一发展瓶颈的历史使命迟早会落在晋商这样的商帮身上。
谁做破冰之旅,谁来推开这扇大门?日升昌颜料庄东家李大全,给掌柜雷履泰慧眼识天机的机会,把他们在商业上已经惯熟的技巧推广到金融汇票的运作上,再加以改良创新,商号摇身变为票号。它的转型带动了其它殷实商号的转型,比如同一条街的蔚泰厚绸布庄,紧随其后将其字号均改为票号,成为势力不可小觑的“蔚字五联号”。
就这样,全国越来越多的票号出现,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开设,越来越有信用的汇票被人称便,资金流转犹如陡然摆脱重重羁绊、跨越重重障碍,上升到了一个由山西票商共同搭建的“高速运转网”上,这张网对他们而言,好比我们的支付活动从物理的银行体系,进入互联网金融一样。于是,汇票轻薄一张纸,轻松开启了日升昌这扇大门,推开这扇门,一个“日丽中天,万宝精华同耀彩;升临福地,八方辐辏独居奇”的辉煌世界出现在眼前。从此全国区块分割的金融体系联为一体,大小金融机构间相互有了信用和资金的立体连接,中外金融汇兑也在这张网上相续。
从这个意义上看,日升昌之门的历史价值不可低估。陈旭用小篆体书写了日升昌票号自成立到最后结束的109个春秋的故事。表面上看,这个行业的开启是颜料庄东家,雷履泰掌柜等的个人行为,其实是时代的需求,在那个时代这扇门迟早会被推开。日升昌最先推开这扇门,并因经营者与现代银行没有差别的金融业务,遂被后人称为“中国银行业鼻祖”。
票号金融业运作的秘密
在“汇通天下”这幅“拓迹”艺术作品里,陈旭用“汇通天下”牌匾,道光皇帝御赐日升昌北京分号“汇通天下”四字的典故[7],大小形状不等流动的银子,称银子的“天平”、“砝码”、票号使用的 “银票匣”等元素,来表达票号的出现使银子如水一样公平流动的含义。这幅作品引发了我对货币本质的思考:货币是金融最原始、最简单的元素,从物物交换到使用货币完成交换,是人类智慧的一大飞跃。人们指定某种物品成为货币,是让各取所需的交换更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、透明、顺畅地进行,是利益所有人的智慧之举、是巧妙方便所有人的“大智慧”。市场如湖海,货币如流水,载着货物流动。它让奇货远道而来,刺激稀缺品的生产,扩大必需品的供给,让日用品物美价廉,货币的美德和货币体系的效应大概由此可知。
编辑搜图
陈旭拓迹作品之二:汇通天下
票号构建的汇兑网络确实是一张效率很高的金融网络,它让山西茶商可以“海边买茶天边卖”[8],让湖南安化边江村口口相传这样的谚语:“江南豆腐、小淹酒,人参燕窝边江有”[9],让道光皇帝对日升昌“汇通天下”之举由衷赞叹。
那么日升昌是如何做到让道光帝都惊讶的“汇通天下”之事的呢?秘密全部藏在这张汇票里:首先,汇款人交给日升昌某分号的银子是当地通行的银子,成色重量不一,而收银子之地的惯用银与汇款地又不同,票号如何跨越这个障碍呢?他们很巧妙地发明了“本平”,即本号的“称”。不论收银两,还是付银两,都用本号的标准称来称量,默记各地银两与本平的兑换率,这样,无论收汇两地银两如何不同,都能轻易解决,并取信于客户;其次,是汇票这张纸的纸张、书写、图案、印章、密押等一系列防伪妙法。汇票的纸张由总号统一印制,纸张中还发现有字号水印,如同我们用的人民币中的水印;汇票的文字由专人书写,各分号熟识该手写体,他人很难伪造;汇票上还有带本号图案的字号印章、文字起始处的“抬头章”(本图中为方形)、金额、日期上的“押款章”(本图中为菱形)、经手人落款处的“落地章”;另外还有存根备查、有每日发给总号及各分号的业务信件可以核对。
由此可见,汇票这轻薄一纸,绝非“轻薄”,它承载着票号多年积累的信用,承载者票号对客户、对社会的金融信用,信用就是它的生命。因此,说一张纸开启了日升昌金融汇兑之门,不如说,票号卓著的信用开启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。推开这扇门,融资汇兑脉络畅通,商务运行畅达无碍,金融革命引领中国商业革命,与世界洲际贸易的运转同步循环。这扇门的意义或在于此,山西票号开启了中国金融史的新时代,跟上了世界金融史快速演变的步伐。
在谈到创作初衷时,陈旭说,他的上百幅“拓迹”艺术作品旨在让博物馆里的文物“活起来”、“动起来”,并希望能搭乘“一带一路”的东风,走出国门,“向他们展示中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思想,用全新的“拓迹”艺术诠释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别有深意”;“让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每个国家都了解中国的金融史” 、“因为中国的金融史最能代表中国的商业文化,最能代表中国人的诚信,从而让更多的国家摸着中国人的良心来跟中国人合作”。
“区块链”网将推开文化金融时代之门
在聊到当下热议的“数字货币”和“区块链”金融时,陈旭说“区块链将彻底颠覆这个时代的价值观,货币将不复存在,灭失货币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希望”。“哦?此话怎讲”?遇到如此超前的观点,当然要穷追不舍。
“衣食足而知礼节”,随着人类的发展,价值观必然与人的道德本能相匹配。什么是价值观?价值观就是来自所处社会环境的是非判断。价值观不改,人就无法回归道德本源。“区块链”让信用不可改,并具备财富和价值功能。那么为了积累这种财富,人们的行为就会发生颠覆性变化:1、诚信成为本能;2、不再过度消费,因为消费意味着提取了信用财富;3、也用不着拼命生产。因为人的生命有限,享用不了的信用财富会直接回归社会,所以,不再有刺激过度生产的机制,按需生产,成为可能;4、货币不再需要。因为信用本身就具备价值,就有数字记录,要货币干什么?5、竞争、战争将得以消灭,习总提出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社会即将到来,陈旭说。
看似超前,却也不无道理。货币的出现本就是人类的发明,其核心就是利益所有人的“大智慧”,充满了道德的本意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,货币形态从充当媒介的商品、金属货币、纸币,发展到电子货币和未来的数字货币,每一次发展都是道德生长出的“信任筋脉”在技术、制度、更高层信任权威的支持下的延伸,货币只是“信任”的外衣而已。在“区块链”技术成熟的时代,“信任”本身就变得稳定、可测、可流转,那么“货币”的外衣,自然可以脱掉了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“货币灭失”也不是不可能。
纵观金融随时代发展的景象特征,我们发现金融的抽象性愈发趋于信任与道德的提纯、金融工具的多样性灵活性增强、金融层次日益丰富以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均衡、金融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。文化时代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将成为主流,一种全新的金融信息采集、融资支持抉择、资金聚散通道、风险转嫁等的方式,将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,出现截然不同的景象。当信任可以成为一种可以存储、计量、流转的财富时,信任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,信任提纯过滤多级网络体系的出现,就如同票号时代一样会产生。区块链的科技进步,会让数字货币大行其道,甚至会出现货币灭失的可能。货币是金融最基本的元素和细胞,货币的消失,区块链的主体分散特征,是否意味金融机构、金融工具、金融管理,也全部消失呢?或许国家也将最终消失,人类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,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终将到来。
但是,时代发展的多重性同时存在,社会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,不同步的事实,又会让我们打消上面的幻想。不论如何,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,打下扎实的基础,构建稳定过渡的通道,提前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和胸怀,预测金融发展的未来方向,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
推开一扇门,开启一个新的时代。票号靠信任延伸至汇票,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;陈旭的“拓迹”领域,也开启了“让文物与文化艺术融入生活、回归社会、服务人民。让文物活起来大有可为的社会实践”;“区块链”将带来怎样的世界呢?让我们以习主席倡导的四个自信为指导,以满满的自信心期待那个美好的未来。
[1] 张亚兰,女,山西霍州人。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授、博士,主要研究晋商与金融史。社会兼职: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、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
[2] “拓迹”:“平面拓”、“全形拓”、“拓迹”是传拓技艺发展的三个阶段。“平面拓”指“碑拓”等“平面拓”;“全形拓”主要为青铜器等硬物的“立体拓”,为六舟和尚开创;“拓迹”是在全形拓基础上,将所拓对象延伸到软物和活物及所有物,并以文字、书法与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方式传达作品的深度及内涵。“拓迹”领域为陈旭所开创。
[3] 陈旭,男。高级经济师、中国古典金融及晋商文化研究学者、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客座教授、拓迹艺术非遗传承人、收藏家、摄影家。
[4] 当地人认为是“猫脸”,称此瓦檐为“猫脸滴水”,寓意为何,尚不得知。
[5] 此二句为本文作者起的名字。
[6] 拓迹作者认为“日升昌”为“中国银行业鼻祖”,但不是“乡下”“祖父”。首先是因为“鼻祖”二字,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理由;再次,日升昌成立(1823年)之时的平遥古城,自明1370年围墙筑城,已有453年的历史,商业发达的基础上,才孕育出了中国金融业的升级换代。而作为中国现代银行业起源之地的上海,1810年清政府始设“上海城”,1828年,根据孙中山的“大上海”计划,上海成为“特别市”,但仍属江苏省。
[7] 该“拓迹”作品中,陈旭用小篆记录了此段史实:“道光二十年,因道光皇帝查禁鸦片,英国军队封锁了珠江口,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。二年后,南京条约签订,中国割让香港,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,并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。赔银如何按期运往口岸,成为各省巡抚的头等大事,如果不能按期汇解,轻者革职,重则杀头。这时日升昌票号总经理雷履泰,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机遇,他通知各分号,尽快揽做这单大买卖。一连数月过去,不见银子运往京都,道光帝传旨查问,才知这些行省,通过一个叫日升昌票号,将赔款加派银两,已汇往京都。道光帝哪里知道一纸汇票,也能变成白银,于是下旨限10日内交齐现银否则拿巡抚是问。日升昌京都分号收到部分行省汇票后,也揽得户部往口岸汇兑的银两生意,相互抵消部分银两后,便组织百辆马车,浩浩荡荡,拉现银直送藩库,按期完成汇解。道光帝上朝理政,听大臣奏称:赔款加派银,如期解齐。当得知这个日升昌票号,能用一纸汇票汇解银两时,道光帝满脸笑容说道:好一个日升昌,还能汇通天下呢。从此日升昌京都分号牌匾,开始写为京都日升昌汇通天下。”
[8] 出自清代山西茶商所做“创业难”。意思是晋商从海边的福建省买茶,跨越万里有余,卖到天边的莫斯科、圣彼得堡。
[9] “小淹”、“边江”、“江南”为湖南安化县境内相邻的几个村镇,“边江”村为当年晋商等茶商采购茶叶常去之地,那里有众多茶行与之交易。这个歌谣是我们采访当地老人所得。意思是当年这一带地方,最出名的是“江南”镇的“豆腐”、“小淹”村的“酒”,以及“边江”村的“人参燕窝”。“豆腐”和“酒”均为本地所产,“人参燕窝”则来自遥远的东北或南方,是茶商们带来的。所以歌谣中能体现出“边江”村的自豪感,也说明了商贸带动物产的跨区域流动在百姓心中留下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