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CHINA走来:致敬“一带一路”以及背后的商业文明

日期:2020年04月27日

文/张亚兰[1]乔南[2]

站在这幅长7.5米,宽1.45米的巨幅拓迹作品面前,仿佛间会有历史长河中实景体验的感觉:拼接为“龙”形的、坚硬铸铁包裹着的木制车轮,载着南来北往的各色货物,正浩浩荡荡地、无法阻挡而又坚定满满地,碾压过深达半尺的石板车辙。车轮与地面粗砺接触的滚动声、马车不堪载重的吱呀声、过往人群的喧闹声,一齐扑面而来,震动着脚下的地面,更震动着观者的心灵。

陈旭[3]拓作:CHINA-走来(原作尺寸:18750px×14125px)

龙不是深潜海底,便是隐现云端,什么时候匍匐前行在这艰难的道路上了?当了解到作者的这幅作品是为“一带一路”而作,我们意识到,这条“龙”不简单:它不仅属于中国,而是属于世界;它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,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前行的力量;它不在天上、不在海底,就在各国百姓的手上和心里。

这幅名为“CHINA-走来”的拓迹作品,是陈旭2017年的拓作,深深的车辙来自山西固关关口的瓮城石板古道,车轮拓作原物为陈旭收藏的晋商文物。

来自远古的文明推动力

谈到创作的初衷,陈旭说,原计划反映晋商长途跋涉,艰难载货的过程。但是当他用传统墨拓之法,将车辙深为半尺的厚石古道,仔仔细细拓到8米拓纸上的时候,固关长城的这些千年车辙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。某个瞬间,他突然意识到,其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晋商。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车轮和车辙应是中国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隐喻,因此,他将此幅作品命名为“CHINA-走来”。

“见龙在田,天下文明”[4],2000多年前的东方智者最早提到了“文明”二字。这里的“龙”是一种孕育天地生命的阳气,经过一冬天的蛰伏,正跃出地面。此时冻土消融,冰川解封,万物复苏,春风化雨,降下甘霖。绿草、新芳、雏鸟、耕种,世间万物的生命之轮进入了新的循环期,春播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期待如明媚的阳光一样,绽放在人们的笑靥里、展现在无数崭新的生命里,人类踏着宇宙的生命节奏,在和谐自然地成长着;西方的“文明”(Civilization)一词,来源于西方的城市文明,是脱离了封建庄园和宗教皇权控制的自由、是城市和国家的自治,是对自然的探索,对科学的追求;文艺复兴滋养了他们的心灵,工业革命提升了他们与自然相处的能力。

一天中,太阳的起落,构成了日夜的轮回;一年中,阳气的升降带来了四季的更迭;历史长河中,兴盛与衰退也是同样的轮回。而文明,永远像春天的感觉一样,不论疾风骤雨、乍暖还寒,对未来的期待、对生命成长的渴望和付出,永远不会停歇。

拓迹中,车轮外圈是厚实坚硬的铸铁、里圈结实的木板上钉着三圈铁钉加固,十多根木轮毂深深地插入轮圈和轴心,在连接处又有金属件固定。作者说仅车轮就有上百斤,如果是承载重物的四轮马车,或许会达上千斤。千斤的重量碾压在厚重的石板上,日积月累,形成深深的车辙。难怪作者在创作中能听到这沉重、有力的车轮声,能感受到这推动车轮的人心的力量,能由此感知人类自古至今绵延不绝的文明推动力。车轮滚滚,一股坚定、深沉、来自历史深处的力量正由远至近地传来。

舞动寰宇的彩色真龙

“长城脚下的车辙,不是特指固关,而是以此为代表指代国家围墙般的长城”,陈旭说,“一带一路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,是物资的相互沟通,文化的相互融合。中国一直走在这条路上,这条滚动的龙,象征各国人民的相互连接、相互依靠”。

车轮上泥巴的痕迹、棕红色木轮毂的纹路、内外连接处金属构件的精巧和黄色光泽、历经岁月磨损后铁的坚硬质感、石制轴心的稳重结实,这些观感让我触摸着这艰难前行的“龙”的命运。它是如此的真实,真实到无法虚假,它需要在漫长的道路上寸寸碾压,不论平坦与坎坷,不论石板还是泥泞;它也缺乏神话色彩,不论是粮食、布匹,还是茶叶、瓷器,甚或奇异珍物,不论运送的是什么样的物资,都是各地百姓辛苦劳作,与天地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,环环倾力,不能指望半点神话;它也不仅仅属于中国,出了长城,进入草原,出了草原,穿行山谷,出了山谷,飘荡海洋.....,它在寰宇间舞动,各种肤色的民族、各类特色的物产流动,是它身躯和灵魂。

它连通着世界,也连通着过去与未来。公元前2世纪,因为要抵抗匈奴入侵,张骞在联合大月氏的过程中,意外凿空“丝绸之路”。战争结束后,汉武帝就沿丝路“设四郡、筑长城、建亭障”,亚欧之间的商贸往来随之顺畅;元时期,“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,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。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,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,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,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”、“往来于这条大道的商人们说,无论白天还是黑夜,在塔那到中国的路上行走,是绝对安全的”。这条“横穿中亚的商路”,对于当时东西方商业的发展具有“重大意义”,加拿大史学家斯塔夫里·阿塔斯说;近代的亚欧洲际贸易主角,由丝绸变为茶叶,商路命名也由“丝绸之路”变为“茶叶之路”。“茶叶之路”不仅覆盖和拓展了东西向的丝绸之路,还在南北向的中俄万里茶道上有了推进,并在俄境内发展出了新的亚欧洲际商贸路线。这条商路曾经发挥的作用,可以“世纪动脉”来比喻它对各国经济的拉动作用,晋商则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;“一带一路”伟大倡议,启动了当代中国与世界联动的商贸文化之路。截止2018年底,中国已累计同122个国家,29个国际组织,签署了170份政府间合作文件,“一带一路”的朋友圈遍布亚洲、非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、拉丁美洲。这条连接世界的商路,中国称之为“一带一路”,欧盟称为“容克计划”,俄罗斯称为“欧亚经济联盟”、哈萨克斯坦称为“光明之路”,波兰称之为“琥珀之路”,土耳其称为“中间走廊”、沙特称为“2030年愿景”......,这各国相连的商贸文化之路,不正是一条“彩色”的“真”“龙”么?

“经天纬地曰文,照临四方曰明”[4],它是各国百姓共同舞动的,古往今来,一直灵动在寰宇间的“真”龙。从身上的着衣,到暖胃的茶汤,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,这条龙由全球的百姓舞动,也真实地养育着全球的百姓,这种实实在在的文明推动,一直如车轮碾压石板路一样,在切实有力的行进中。

“锁”与“通”的阴阳互动

“固关号称‘固若金汤’、‘鸟飞不过’的山西东大门锁钥,车辙取自固关城门的‘翁城’,更有‘瓮中捉鳖’之意,作品中怎么没有反映这一点呢”(笔者)?“本来想反映来着,但后来一想,‘锁’与‘通’不二。‘锁’是偶然的、临时的,‘锁’是为了‘通’;‘通’是必然的,但是‘通’带来的问题,有时又需要‘锁’来解决,因此就放弃了反映长城锁钥形象的想法”,陈旭解释道。“嗯,听起来还有点道家的哲理”(笔者)。

联想到此次遍布全球的“新冠肺炎疫情”,世界各地封城、锁国,交通中断,但是,“锁”的同时,相互间的信息沟通、人员支持、爱心援助,也迅速聚集,“阴极”之处自生“阳极”,果然“阴”“阳”不二,“锁”、“通”不二。但是,阴阳在哪个点位实现平衡,却关系甚大。越偏离中心点的平衡,回复时间越长,代价越大。4月14日,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最新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显示,由于新冠肺炎疫情,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急剧收缩3%,今年全球经济很可能经历“大萧条”以来最严重的衰退,超过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严重程度。今后,各国如何消化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萧条,是不是会再次走上以邻为壑的老路,实在令人担忧。

回顾历史,15世纪亚欧陆上商路因地中海和中亚国家的争夺和控制,日益不畅。葡萄牙、西班牙先后找到了海路通往亚洲的商贸路线,并沿其开拓的海上路线,争夺殖民地所有权,为了缓解二者之间的争执,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,以“教皇子午线”为届,将当时人们认知的世界一分为二,线西归西班牙,线东归葡萄牙,开创了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、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;在发动了200多次战争后,英国于20世纪初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,其殖民地陆地面积占全球的1/4,人口是本国人口的9倍,英国的国旗飘扬于各殖民地的上空,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,因此自称为“日不落帝国”;这种巨大的失衡,带来了一战,二战。二战后美国崛起,又经历了30年的冷战和近50年的和平期,世界才享受到今天的富足和相对安宁。

这固关瓮城的车辙,必然见证过刀枪剑戟,血流成河的场面,也见证过物流通畅,百姓欢欣的场面。在中国致力于“一带一路”各国间“政策沟通”“设施联通”“贸易畅通”“资金融通”“民心相通”的“五通”之时,在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积极支持世卫组织协力抗疫的同时,来自个别国家的不协调的声音和做法出现,以邻为壑的阴影蔓延。

我们看这拓迹中的车轮,每一根轮毂长短相齐,间距相等,分明在叙说“平等”之意;轮毂相携,有规律地插入环形铁制外箍和石制内箍,代表各国要团结一致,以善巧、圆融的智慧应对自然的挑战;而轴心中空,则告诉我们不要幻想以自利为目标来重构世界,要给宇宙的力量留下空间,让车轮转动。这些寓意,难道不是历代先民们想告诉我们的么?车轮分明承载了他们深沉、久远的担忧和期盼,斑驳的车轮诉说着和平的不易;车轮希望碾压的或许首先是我们心中的深深沟壑,心中沟壑不平,世界和平、贸易通畅之“龙”,如何飞腾?

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[5]。文明的进步要遵从自然和人文的规律,人为的干扰只会放慢它的脚步,甚至停滞和倒退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七周年之际,“CHINA—走来”拓作中“车轮”和“车辙”的寓意,是对“一带一路”最好的致敬,是历史的启示,更是当今全球百姓最深切的祈盼!(转载自新闻网《财经观察》)


[1] 张亚兰,女,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教授,主要研究晋商与金融史。社会兼职: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、山西省晋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,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。

[2]乔 南,女,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副教授、副院长,主要从事晋商与城市史研究

[3]陈旭,男,高级经济师、中国古典金融及晋商文化研究学者、beat365官方登录入口客座教授、拓迹艺术非遗传承人、收藏家、摄影家。

[4]“见龙在田,天下文明”出自《易传·乾·文言》,唐代奉诏编纂《五经正义》的孔颖达认为“天下文明者,阳气在田,始生万物,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”,又云“经天纬地曰文,照临四方曰明”。

[5] “刚柔交错,天文也。文明以止,人文也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”出自《易传·贲·彖传》。(宋)程颐在《伊川易传》卷二中作了这样的解释:“天文,天之理也;人文,人之道也。天文,谓日月星辰之错列,寒暑阴阳之代变,观其运行,以察四时之速改也。人文,人理之伦序,观人文以教化天下,天下成其礼俗,乃圣人用贲之道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