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光以后,会馆似再未进行大规模 的 重 修①。 同 治 六 年 (1867 年 )重 修 大 门、旗 杆,捐 资 商 号 87 家,共捐银476两,“共使钱三百四十三两七百二十二文 ,折 银一百二十七两三钱一分 ”,剩 余银两由 “值年会”管理 ②。光绪二十年(1894年)重修山门外的栏 杆,将原来的木栏杆 改为石质。 捐款商号 28 家,共捐银164两,实际支出199.29两,差额部分的30余两系“由铅元会拨入”③ 。
通过以上考察,我们看到,山陕会馆自创建之后 于乾隆 、嘉 庆、道 光、同 治、光 绪年间多次重修,其 创建、重修的经费皆由商人集资而成。表5是聊城山陕会馆创建、重修工程简表,请参见。
① 咸同之际会馆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集资 ,从咸丰八年到同 治元年五年抽厘 8280 余两 (同 治 四 年 《山陕众商会馆续拔厘金 碑记序》),但未见重修记载 。
② ③ 许檀编 :《清 代河南 、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》,第 350~351、352页 。
从表5可以看出,在聊城山陕会馆创建和重修的集资中 ,商号数量以乾隆初年会馆创建和嘉庆年 间的重修为最,分别超过400和800家;大规模的修建 工程一般会在较大范围里进行集资 ,多 有外来 客商参与,故商号数量远远超过平时。至于工程规 模则以嘉庆、道 光年间为最,乾 隆中后期的三次重 修规模有限,大体可视作会馆草创之后的增补与扩建 ;而同治、光绪年间会馆修缮规模的下降 ,当与聊 城商业的衰落相关。
综上考察,我们看到,聊城山陕会馆创建和历次 重修的资金都来自商人捐款。 嘉庆、道 光年间是 山陕商人实力最为雄厚的时期 ,当也是聊城商业 的鼎盛时期。 下面,我们对 山陕会馆的捐款来源、数 量做进一步的考察。
会馆的大规模修建工程除本地商号捐款外 ,多会有外来客商参与集资 。乾隆十一年《山陕会馆碑 记》记言:“倡议者鸠工,闻风者踵至,豪商巨客接轨连镳。”① 显然此次集资有不少外来客商参与,有 些 还是“豪商巨客”。嘉庆十四年的三通捐款碑提供 了一些更为明确的信息 ,可 以看出参与集资的外地 商号主要来自鲁、豫、冀、晋四省,这些商号应都是山陕商人所开设 ,且与聊城有较密切的商业往来,因 而才会在会馆重修之际参与集资。
来自山东的商号,如运河沿线茌平县梁家浅的通兴号 ,阳谷县阿城镇的双兴号、同生号;稍远些的 如曹州府濮州之永隆号,济南府长清县的万盛号、章丘县的和兴号;最 远为大清河沿线武定府蒲台县 的合盛号。
河南的商号多来自豫东,如开封的太来号、周 口的万盛号等,尤以朱仙镇的最多,计 有 22 家。 表 6所列是嘉庆十四年两通抽厘碑中所镌来自朱仙镇商号的捐款 ,其 中抽厘金额最高者为 90.16 两,最 低者为0.19两,合计共219两零。此外,敬盛允、敬盛挺、天诚笃、大魁和、久成玉、久成虹、天诚佐、公 信凤、偕义麟、日新岩、景新岩等商 号,我 们在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山陕会馆的集资中也曾见到 ②,这 些商号可能在聊城和朱仙镇均设有分号 ;也有另一种可能,即嘉庆年间它们已将经营重点从朱仙镇转 到聊城。
来自直隶的商号有天津的广庆号 、深州的东日升、深 泽县的世长号、东 明县的东兴隆以及交河县 泊头镇的元宏店和恒盛号等 ,还有来自张家口的 德盛玉 、合 盛全、兴 太和等商号。 陕西商号只见到广 盛号一家。来自山西的商号有太谷县的源兴隆 、榆次县的源兴隆、介休县的永义号以及归化城的同泰 号等。另有一些商号确切地点不详 ,如西路信成号、辛 庄元吉号、靳 口永盛号、大 明重盛号、两 门三合
① ③ 许檀编 :《清 代河南 、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》,第 272、314页 。
② 朱仙镇山陕会馆乾隆三十三年《重修关帝庙碑记》,见 许檀编 :《清 代河南 、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》,第 20、22、23页 。
上一页
[1]
[2]
[3]
[4]
[5]
[6]
[7]
[8]
[9]
[10]
[11]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