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动态 >> 论文 >> 正文

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

日期:2016年01月25日

·115·

号、夏口德隆号以及汶水永盛号、兴隆号等。

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《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 》对 会 馆 的 集 资 方 法 有 较 明 确 的 记 载 ,该 碑 记 言:“山陕会馆之修,得吾乡诸君子之力,规模阔 大,焕 然一新。 于嘉庆七年起工,历 八年告竣,前 碑记 之详已。兹犹以需用浩繁,计除支销以外所存无几 ,诚虞来少去多,倘有修补,仍未免左支右绌。爰集 众商公同计议,既遵照旧拔四厘之例,减为一厘,约以五年为期,定于每岁夏、秋二季公同收取,轮流经 营……兹五年之期已满,又复议定 减一厘为三毫,以 图永久,庶 几一切修补之费永取给于此。”③ 该碑 碑阴镌有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的抽厘金额 ,所谓“五年之期已满”当是指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。

依据该碑所言,聊城山陕会馆的抽厘方式在嘉庆十六年之前是按“旧拔四厘之例”,即每银一两抽 取4厘;自嘉庆十六年起“减为一厘”,将抽厘率从原来的4‰降为1‰,每银一两抽取1厘。到嘉庆二 十年五年期满之时,大约是因集资较丰的缘故,“又复议定减一 厘为三毫”,将 抽厘率再降至 0.3‰,每 银一两只抽取3毫了。据此,我们可依据历次集资金额对山陕商人的经营规模进行估算 。

乾隆十一年《山陕会馆碑记》所镌参与 捐款的商人商号计有 401 家,共 捐银 8188.34 两。 该碑未 记载集资年限,若从乾隆八年开工起算至乾隆十一年竣工 ,4年平均,每年2047两;以4‰的抽厘率折 算,年经营额为51.2万两。嘉庆十四年的抽厘碑列有 697家商号,共抽厘42964.71两 ①,该碑也未言 及集资年限,会馆修建过程有“起癸亥,迄己巳,七年而工告竣”和“嘉庆七年起工,历八年告竣”两种记 载②,以8年计,平均每年5370两,折合年经营额为134.3万两。考虑到会馆集资应先于开工修建 ,实 际的集资时间会更长些,以上两次折算的经营额很可能偏高 。

嘉庆二十二年《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》镌有 嘉庆十六年至二十年 363 家商号的抽厘金额,共 计 7595.94两,平均每年1519两。自嘉庆十六年起会馆的抽厘率改为 1‰,按 此折算,山 陕商人的年经 营额为151.9万两。道光三年(1823年)“众号厘金”碑开列了嘉 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 (1816~1820 年)261家商号的抽厘额,共1796.13两,平均每年359两。自嘉庆 二十一年起,会 馆的抽厘率再降至 0.3‰,按此折算,其年经营额为119.7万两。

道光元年至十七年(1821~1837年)的 抽厘状况未见记载,不 知此期会馆的集资是否仍在继续, 也不知抽厘率是否发生了变化。道光二十五年(1845 年 )《重修山陕会馆戏台山门钟鼓亭记 》碑 阴开 列有道光十八至二十四年(1838~1844年)366家商号 ③的集资金额,7 年共收 银14760.92两,平 均每 年2109两。该碑未记载抽厘率,如据嘉庆二十二年碑所言 以 0.3‰ 计算,平 均年经营额为 703 万两; 这一数字颇令人吃惊,故笔者以1‰的抽厘率从低折算,则年 经营额为 210.9 万两。 表 7 是依据上述 不同的抽厘率对乾隆至道光年间山陕商号经营规模的折算 ,请参见。

表7显示,乾隆至道光年间山陕商人的经营规模增长迅速 ,乾隆初年其经营总额还只有数十万 两,嘉庆 间增至一百数十万两;道光年间即便以 1‰ 的抽厘率从低折算,山 陕商人的经营总额也达到

① 此系累计数 ,与碑文记载略有出入 。

② 见许檀编 :《清 代河南 、山东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》,第 298、314页 。

③ 此外 ,监生牛允迪捐款 30两 ,未 计入。
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[11] 下一页